【学术交流】环化学院率队参加第六届全国储能工程大会

2020-11-16

2020年10月31日-11月3日,全国第六届储能大会在浙江德清召开,沈阳工业大学作为协办单位参加此次会议,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林楠教授、能源化学工程教研室主任史发年教授率领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储能工程与新能源技术”为主题,汇聚了国内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等能源方面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大会展示了储能工程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最新研发进展及产业界成果,探讨当前储能工程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难题,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共同研讨和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大会期间,还举行了青年科学家论坛、储能技术产学研合作论坛等。

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孙平平等6名研究生在锂离子电池及材料领域做学术报告交流,同与能源应用领域专家学者探讨当前储能工程领域的科学和技术难题,共同探讨和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通过本次会议,我院与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拓展,能力视野提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接下来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给我院相关专业的学生研究方向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附:研究生会议期间学术交流内容简介

孙平平

功能材料专业

2018级博士研究生

交流内容:Cu粉改性三维Co-MOF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性能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3-D Co-MOF。Co-MOF的分子式为C10H8Co3N4O1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加入不同量的铜粉作为导电剂对电极材料进行修饰。其中,添加20%铜粉的电极(Co-MOF-20%)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环稳定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提高Co-MOF-20%电化学性能的关键在于Co-MOF的三维结构,它可以保证电子在电极材料中的输运,并引入金属Cu粉作为导电剂来提高电导率

田立岩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0级博士研究生

交流内容:新型多元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同时将MOFs材料作为前驱体用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并探究其电化学性能。实验旨在设计合成多元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以均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有镍、锰、钴的多元金属新型配合物,并将其用作电极材料。

段艳芳

应用化学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交流内容:Cu-PMIDA配合物的制备、改性与电化学性能研究。采用水热合成法,在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恒温反应制备了Cu-PMIDA配合物,并以此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研究。同时以Cu-PMIDA为前驱体,通过烧结、石墨烯混合、参杂等方法进行了改性。

康英

应用化学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交流内容: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Co3O4/CeO2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为了解决Co3O4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时,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容量衰减快的问题,设计了由一步微波策略合成的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Co3O4/CeO2复合材料。当5Co3O4/CeO2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此外,CeO2作为半导体材料的加入,对Co3O4的体积变化起到了缓存的作用。因此,这种新型的Co3o4/CeO2复合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良好候选材料。Co3O4 and 5Co3O4/CeO2的速率性能如下图所示。

白金达

应用化学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交流内容:基于4,4’联吡啶的铜钼配合物的合成及储锂性能研究。通过水热合成了一种新的有机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20H16Cu2MoN4O4(简称bpyMoCu2)。该配合物以4,4'联吡啶为配体,在单斜空间基团中结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形貌表征、布伦诺-埃米特-特勒(BET)的氮吸附-解吸测定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元素价态分析结果,将该配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阳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循环稳定性好,该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将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前景。

黄鹏彬

应用化学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交流内容:含锂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得到含锂配位聚合物,在改变金属离子的种类,得到系列锂基配合物,使用单晶衍射仪、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七种产物的结构一致,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发现CoNiLi-BHA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含锂配位聚合物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极材料领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上一条:【认识学院】环化学院召开2020级本科生班导师见面会 下一条:【环化喜讯】我院多名同学在第二届沈阳工业大学“知网杯”信息检索大赛中取得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