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组织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历史的回响穿越时空,和平的信念薪火相传。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伴随着铿锵的步伐、嘹亮的军歌与轰鸣的礼炮,盛大的阅兵仪式展现着中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也与全球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回望那段浴血抗争的峥嵘岁月,共同许下守护正义、开创未来的庄严承诺。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全体师生的报国热忱与奋进斗志,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组织全院师生共同观看大会盛况。



师生热议
此次集中收看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通过见证大会盛况,师生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抗战精神”并非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手中,伟大抗战精神不应只停留在记忆里,更要转化为立足岗位、奋勇前行的实际行动。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孙健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是先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的民族脊梁。作为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一要以史为鉴,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实践,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文化自信;二要强化使命担当,立足学院专业特色,推动“思政+专业”融合教育,激励师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锤炼本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任务的达成贡献力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张林楠
9月3日的晨光里,28门礼炮以每分钟4响的节奏轰鸣80响,每一声都像历史的叩问,震颤着在场每个人的心房。这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举行的盛大阅兵,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庄严礼赞。
钢铁巨阵的轰鸣里,我听见了一个民族从积贫积弱到富强振兴的铿锵足音——从缴获的“万国牌”武器到自主研发的大国重器,八十余年的跨越在长安街上铺成壮丽的轨迹。大国重器列阵长空,护佑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山河无恙,这种今昔对比的震撼,让“民族复兴”四个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图景。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 刘洋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场面庄严恢弘,充分展现了国威军威,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与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作为一名高校党支部书记和环境专业教师,我深感震撼,更觉使命在肩。我们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和强国之志,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的实际行动,积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高校教育工作的坚实力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主任 吕丹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高校教师,我怀着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观看9月3日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受阅部队以威武雄壮的强大阵容、昂扬奋进的崭新风貌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那整齐划一的步伐、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无不让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国防力量的雄厚,深深震撼着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时刻秉承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信念。我们要以此次阅兵式为契机,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不断进取,具备大国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长为国家所需的高精端人才而不懈努力。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师 张宇航
9月3日上午,我与学院师生在309会议室共同观看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彰显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既是提醒我们以史为鉴,更是激励我们面向未来。作为华夏儿女,我们应不忘旧日苦难,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对抗战民族先锋以血色铸就的和平丰碑常怀感恩之心。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应无愧今日担当,勇担时代重任。作为民盟盟员,我们应立足本职工作,聚焦社会服务,秉承民盟优良传统,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铁甲铮铮、东风浩荡,“大国重器”是捍卫正义、守护和平的盾牌,八万羽和平鸽是连接过去与面向未来的纽带。以史为锚,破浪前行,以梦为帆,直济沧澜!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兼学工办主任 李佩耀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了阐明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开创未来。阅兵中,徒步、战旗、装备方队整齐列阵,尽显国防实力。作为新时代辅导员,我深感责任在肩,定将引导学生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牢记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能续写新篇,青年学子也当以切实行动为强国建设和复兴伟业献青春力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生 张雨晴
当我有幸目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时,内心似被汹涌浪潮席卷,久久无法平静。阅兵现场,威武方阵如钢铁洪流,步伐坚定有力;先进装备似利刃出鞘,尽显科技锋芒,国威军威在此刻展露无遗,让我深切感知到国家当下的强盛与坚实底气。遥想那段烽火岁月,先烈们以血肉之躯筑起和平长城。如今,时代接力棒已交至我们手中。我定将阅兵激发的爱国豪情,转化为科研路上的奋进动力,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开拓创新,为国家科技腾飞贡献智慧,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里镌刻下博士生的奋斗印记。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生 许兰芳
方队正步整齐经过天安门时,习近平总书记挥手致意,全场自发响起持续近两分钟的热烈掌声。八十响礼炮铭记着八十年的历史。江山壮丽,人民豪迈。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胜利不是尘封的史料,而是仍在呼吸的精神血脉。装备方队更令人热血沸腾:首次亮相的新型坦克、舰载机、歼击机……铁流滚滚,既展示大国重器,也昭示科技自立的时代强音。此生无悔入华夏。今天的阅兵式让我更加确信: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中国的发展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 亓筝烁
在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时,每一帧画面都让我心潮澎湃。当铿锵的步伐响彻广场,英姿飒爽的军人昂首阔步,先进的装备列阵而过,军威雄壮间尽显国之底气,我心中满是难以言喻的敬佩与自豪。80多年前,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用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和平阳光。如今我们身处安稳年代,但历史的烙印绝不能忘,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枚都镌刻着山河无恙的代价。作为青年学生骨干,我更要以先辈为榜样,把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在学习中攻坚克难,在服务同学中主动担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绽放炽热光彩。